北京站
荣获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百强品牌
咨询电话:400-606-5558
2017-11-25
社会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社区共建是加强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城市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大力培育驻区单位、各类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呈现出“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但是,城市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主要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与社区结对,靠社区工作者反复上门向辖区单位汇报情况、征求意见、提供服务来争取支持,总体上看,普遍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现象,使得社区资源大量闲置、无法共享。一、制约社区资源共享的四大因素一是资源拥有单位对参与社区建设热情不高,由于政府尚未对资源共享问题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对资源拥有单位在责、权、利等方面缺乏有约束力的规定和要求,一些单位没有将社区建设看成自已应尽的义务,纳入工作计划之中。二是辖区单位对资源共享存在一定顾虑,在社区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使用维护、安全责任等管理问题,无形中给资源提供单位增加了工作量和管理成本。三是社区对辖区单位平时要求的事多,提供的服务少,使一些单位共驻共建积极性不高。四是尚未形成社区资源共享的制度体系。
如何让社区与辖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2017-11-25
你是要写报告吧?给你参考资料:第一,引导功能。企事业单位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和“文化示范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深广度。这些对于其所在社区而言,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榜样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定势”和“文化航标”。 企事业单位文化发展和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把社区文化发展引导到企事业单位文化所蕴含的主流目标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文化建设产生引导作用。置身企事业单位文化环境中的员工,同时也是社区的成员,生活、学习、工作在社区居民之中,他们通过家庭、亲属、同学、朋友,与社会各个层面保持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他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周围居民产生示范效应。第二,创造功能。企事业单位文化是在其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的一种浓缩,具有民主、开放、创新、进取的特性,具有更新和再创造文化的活力和条件,它既是社会潮流的追逐者,又是时代潮流的开创者。这是因为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主体是最富活力的中青年, 企事业单位文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具有相对敏感的特性,对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反应十分迅速。企事业单位对这种变迁进行筛选、过滤、扬弃乃至超越之后,实现自身的创造和更新,同时传导给所处社区,促使社区文化实现发展。第三,传承功能。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既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特定产物,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个社区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经过祖祖辈辈的创造、筛选、加工、充实和发展,形成了社区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由于社区对环境的作用传给企事业单位,使他们继承下来(当然,这不是继承社区文化传统的唯一途径),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第四,整合功能。由于文化的渗透性,不同文化既可能交相融合,又可能产生相互冲突。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区文化趋于多样化,文化碰撞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人们面临的价值冲突与适应问题十分尖锐。所有这些也必然反映到企事业单位中来。企事业单位文化因其突出的引导性、计划性、整合性等特点,对文化冲突的协调、平衡、化解、融合相对社区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事业单位将上述“整合成果”辐射、传达到社区,能够促进社区多样性文化的发展趋向同社会主流文化保持良性关系,从而对社区文化发挥整合作用。企事业单位与所在社区是互为环境的, 企事业单位文化的氛围及其内涵必然对社区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刻辐射、影响着社区居民。正因为如此, 企事业单位往往成为社区文化的亮点乃至制高点之一。第五,补充功能。作为现代化产物的企业文化具有天然的先锋性、敏感性、叛逆性、开放性,有些新的文化因子特别是属于青年亚文化范畴的文化因子,原来并不存在于社区之中,往往是由企事业单位的主体 (中青年)首先接纳和吸收的,然后传达、输送到整个社区范围,这就对社区文化起到了补充作用。充分认识城市社区与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互动对于加强相关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加速社区的资源共享,优化企事业单位的社区环境,促进区、单位精神文明共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11-25
有设施的建议组建局域网,没有就用云盘吧,阿里云挺好的
2017-11-25
组建一个QQ群就可实现了
微信公众号是绑定有赞...
爱吃肉骨头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有什么好的...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活动...
巨推公司旗下营销品牌
八年营销品牌,服务上万企业
微信咨询获取详细资料